溴化锂维修,溴化锂制冷机结晶分析

  机组抽气装置(真空泵及附属阀门)抽出了机组内的不凝性气体,并保持蒸发器、吸收器、冷凝器和发生器内一直处于高真空状态,如果绝对压力为6mmHg,大气压相当于绝对压力mmHg时,水约在4℃蒸发。这时的蒸发潜热为每1kg约kcal。所以当制冷机组内部压力达到6mmHg时,蒸发器冷剂水温度为4℃,这时蒸发器铜管内通入冷冻水,可使其温度降低至7℃左右,达到空调用冷水的目的。

  热水二段型机组由两个发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吸收器组成基本分开又有一定联系的两个独立制冷剂和吸收剂工作循环系统。驱动热源水、冷水和冷却水串联在三个循环系统之间,而且驱动热源水、冷水、冷却水相向而行,形成彼此间逆流热交换。

溶液泵将吸收器里的稀溶液经热交换器送到发生器里去,由驱动热源水将它加热浓缩成浓溶液,同时产生冷剂蒸汽。冷剂蒸汽在冷凝器中冷凝成冷剂水,其潜热由冷却水带至机外。

冷剂水进入蒸发器后,由冷剂泵经布液器淋激在换热管表面。冷剂水吸收传热管内冷水的热量,低温沸腾再次形成冷剂蒸汽,与此同时制取低温冷水(本机组提供的冷源)。

浓缩后的浓溶液经热交换器后直接进入吸收器,经布液器淋激于吸收器换热管上。浓溶液一方面吸收蒸发器所产生的冷剂蒸汽后,本身变成稀溶液;另一方面将吸收冷剂蒸汽时释放出来的吸收热量转移到冷却水中。+

  制冷循环是溴化锂水溶液在机内由稀变浓再由浓变稀和冷剂水由液态变汽态,再由汽态变业态循环。两个循环同时进行,周而复始,蒸发器就连续不断地制取所需温度的冷水。

  溴化锂溶液结晶及自熔晶原理

  运行期间溴化锂溶液结晶原理溶液结晶通常是由于溶液浓度过高或者温度过低引起的。按照图1中溴化锂溶液的介质流向所示,发生器内浓溶液流向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内浓溶液与低温的稀溶液进行热交换,温度迅速降低,在温度达结晶线时,溶液中溴离子和锂离子在饱和的临界状态下进行离子态与晶体相变。当温度进一步降低时,浓度随之升高到达结晶线以下时,过饱和的溴离子和锂离子转变为溴化锂晶体便析出形成结晶。

  溴化锂机组的自熔晶原理在机组运行期间,最容易结晶的部位是溶液热交换器的浓溶液侧及浓溶液出口管道处。

因为这里是溶液的质量分数最高及溶液温度最低的部位,当温度低于该质量分数下的结晶温度时,结晶逐渐产生。在全负荷运行时,熔晶管不发烫,说明机组运行正常。

一旦出现结晶,由于浓溶液出口被堵塞,发生器的液位越来越高,当高至熔晶管位置时(即发生器溢流管口),溶液就绕过热交换器直接从熔晶管回到吸收器,因此,熔晶管发烫是溶液结晶的显著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82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