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多奈哌齐是一种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其合成路线中的一步反应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存在顺反异构体
B.Y分子中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有6种
C.X→Y发生了取代反应
D.X、Y不可用溴的溶液鉴别
13.对甲氧基肉桂酸(M)是一种优良的吸收紫外线的物质,M→Q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Q的分子式为C13H14O5B.M中一定共平面的原子有12个
C.M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N的结构简式为
14.丁烷有两种不同结构,分别为正丁烷和异丁烷,均可用作制冷剂,下列关于丁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异丁烷的沸点高于正丁烷的沸点
B.正丁烷和异丁烷中碳原子均不可能共平面
C.可以通过酸性溶液鉴别正丁烷和异丁烷
D.丁烷的一氯取代物共有4种结构(不包含立体异构)
15.有机化合物二苯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6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C.分子中所有原子一定共平面D.一氯取代产物只有3种(不考虑顺反异构)
16.甲芬那酸(
)是一种消炎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关于甲芬那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5H15NO2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7种
C.1mol甲芬那酸完全燃烧需要18.75molO2
D.一个甲芬那酸分子中可以共面的原子最多有28个
17.我国科研人员使用催化剂CoGa3实现了H2选择性还原肉桂醛生成肉桂醇,反应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肉桂醇分子式为C9H10O
B.肉桂醛中官能团检验:先用溴水检验碳碳双键,再用银氨溶液检验醛基
C.1mol肉桂醇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
D.苯丙醛中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
18.有关
表示伸展方向不同的共价单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B.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2molNaOH
C.该有机物分子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数
D.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
19.苯酚的性质实验如下:
步骤1:常温下,取1g苯酚晶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5mL蒸馏水,充分振荡后液体变浑浊,将该液体平均分成三份。
步骤2:向第一份液体中滴加几滴FeCl3溶液,观察到溶液显紫色(查阅资料可知配离子[Fe(C6H5O)6]3-显紫色)。
步骤3:向第二份液体中滴加少量浓溴水,振荡,无白色沉淀。
步骤4:向第三份液体中加入5%NaOH溶液并振荡,得到澄溶液,再向其中通入少量CO2,溶液又变浑浊,静置后分层。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步骤1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g
B.步骤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轨道
C.步骤3中溴水与苯酚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D.步骤4中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
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互为同位素的气、氘、氚可通过化学反应相互转化
B.甲基丙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
C.甲酸甲酯和乙酸互为同分异构体,化学性质不同
D.富勒烯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相似
21.视黄醛是形成视觉的重要物质(视黄醛结构如图)。下列有关该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19H26O
B.分子中所有原子不能共平面
C.1mol该化合物最多与5molH2加成
D.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22.下列反应中前者属于取代反应,后者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甲烷与氯气混合后光照反应;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油状液体;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
D.乙炔与溴水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
参考答案
12.
A
A.碳碳双键的两个碳原子分别连接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就会存在顺反异构体,X中碳碳双键的一个碳原子连接一个H和一个-COOH,另一个碳原子连接一个带侧链的苯环和一个H,故A正确;
B.中侧链-CH2CH2COOH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苯环上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两个CH3O-各含有一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一共有8种不同化学环境的H,故B错误;
C.从X到Y,碳碳双键变成碳碳单键,发生了加成反应,不是取代反应,故C错误;
答案选A。
13.
A
故选A。
14.
D
A.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烷烃的同分异构体中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则异丁烷沸点低于正丁烷,故A错误;
B.正丁烷和异丁烷中所有碳原子都为饱和碳原子,饱和碳原子的空间构型为四面体形,通过碳碳单键旋转正丁烷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异丁烷中最多有三个碳原子共平面,故B错误;
C.正丁烷和异丁烷都不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则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能鉴别正丁烷和异丁烷,故C错误;
D.丁烷的同分异构体为正丁烷和异丁烷,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都含有2类氢原子,一氯代物都有2种,则丁烷的一氯代物共有4种,故D正确;
故选D。
15.
A
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
B.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两个苯环和一个碳碳双键,1mol苯环能与3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碳碳双键能与1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该物质最多可与7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
C.苯环、碳碳双键均为平面结构,但由于碳碳单键可以绕键轴旋转,故分子中所有原子不一定共平面,故C错误;
D.该有机物分子结构对称,分子中有如图所示
的4种等效氢原子,则一氯代物有4种,故D错误;
故选A。
16.
C
答案选C。
17.
B
A.由可知C6H5—CH=CH—CHO肉桂醇分子式为C9H10O,故A正确;
B.溴水既能与碳碳双键加成,又能氧化醛基,溴水褪色,不能证明碳碳双键的存在,故B错误;
C.每个苯环与3个氢分子加成,每个碳碳双键与1个氢分子加成,1mol肉桂醇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
D.苯丙醛分子中除两个CH2原子团中各有1个氢不能共面外,最多有16个原子共平面,故D正确;
故选B。
18.
D
A.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酯基等3种含氧官能团,A正确;
B.由结构简式可知,1mol有机物中含有1mol羧基消耗1molNaOH,含有1mol普通酯基消耗1molNaOH,故该有机物最多可消耗2molNaOH,B正确;
C.手性碳原子是指连有四个互不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故该有机物分子含有8个手性碳原子数,如图所示:
,C正确;
D.由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不存在苯环,故不能与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发生硝化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D。
19.
C
A.若5mL的水恰好能够溶解1g的苯酚,则该温度下苯酚的溶解度为S=1g/5g×g=20g,步骤1形成的是悬浊液,故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小于20g,A正确;
B.[Fe(C6H5O)6]3-是一种络合物,苯酚酸根中O原子提供孤电子对,Fe3+提供空轨道,故步骤2中紫色的[Fe(C6H5O)6]3-由Fe3+提供空轨道,B正确;
C.步骤3中由于溴水为少量,溴与苯酚生成的2,4,6-三溴苯酚将溶解在过量的苯酚中,观察不到沉淀但不能说明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错误;
D.由于酸性是:H2CO3强于苯酚强于碳酸氢根,故步骤4中CO2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和NaHCO3,D正确;
故答案为:C。
20.
C
A.氕、氘、氚质子数相同,都是氢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氕、氘、氚可通过核反应相互转化,转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2—甲基丙烷和异丁烷的结构简式都为CH3(CH3)CHCH3,是同种物质,故B错误;
C.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分子式都为C2H4O2,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由结构决定性质可知,甲酸甲酯和乙酸的化学性质不同,故C正确;
D.富勒烯与金刚石都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富勒烯属于分子晶体,熔沸点低,硬度小,金刚石是原子晶体,熔沸点很高、硬度很大,则富勒烯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21.
C
A.键线式的拐点和顶点表示C原子,根据C原子的4价特征,可以得出视黄醛的分子式为C19H26O,A项正确;
B.饱和碳原子连接的4个原子无法共平面,B项正确;
C.因为醛基也可以与H2加成,所以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C项错误;
D.醛基可以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D项正确。
故选C。
22.
C
A.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属于加成反应,故A不合题意;
B.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属于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苯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环己烷属于加成反应,故B不合题意;
C.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乙烯与水生成乙醇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故C符合题意;
D.乙炔与溴水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不属于取代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不属于加成反应,故D不合题意;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