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9科名师写给你的终篇复习指导

寻常性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12121.html
点击上方“北京考试报”免费订阅

  高考临近,这几天考生还能做些什么?有哪些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哪些错误可以尽量避免?本报特邀9科名师为你一一解答。希望能帮考生最后“加加油”,从而在高考中发挥出最高水平!

物理回归教材梳理主干明确不足着力弥补

一、

回归教材,明确主干

  考生要回归基础、回归教材、回归主干、回归《考试说明》知识与能力的要求。

  考生可总结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公式的条件及其在应用时的基本步骤,各类定理、定律的适用范围和应用特点等,真正做到对试题了如指掌,会做的题不丢分,不会的题能通过对相关知识常用方法的使用尽量得分。所以,考生回归基础,做题时要落实到笔头上,标准书写解答过程。

  从近年的北京高考试题看,物理题目原型大都来源于教材。所以,考生要   考生要尽量以核心主干知识为主,力求了解每个知识点的常规考查点,做到知己知彼;要   考生做题要重视质量,最好“旧题重做,旧题新做”。要多做归类总结,突出模型,梳理解题规律。反思错题,用好错题本,通过查错、改错,下狠劲扭转错误思维、定势思维。要着重分析自己做错的特别是常出错的题,找出错因,极力加以克服。要   考生可将各城区“一模”“二模”题重组归类再做,要   考生要按高考要求规范化解题。注意解题步骤和程序,不忘说明原因和道理,文字说明要写出物理过程和应用的物理规律;公式书写要按课本的写法,注意字母大写与小写,注意英文字母与希腊字母的区别,注意字母的正体与斜体的不同;解题所用字母要与题设一致,相同物理量要用下标区别;文字运算和数字计算要正确、准确。求出结果要检验,答案要写单位,且要写对。

四、

定时训练,保持状态

  “二模”过后,大多数考生以自习为主,甚至会在家复习。一些考生一下从高压复习中解放出来,不知所措。所以,有些考生每天看书,但心里却愈发焦躁。虽然“二模”后不宜大量做题,但必要的、一定频率的练习很有必要。因为“三天不练手生,三天不唱口生”。考生依然要以定时训练为主,将各考试科目在对应的高考时段完成一遍,另外可针对薄弱环节进行相关主题的定时训练。题目要以近两年北京高考题和各区模拟题为主。考生完成练习后要仔细校对,尽早发现知识漏洞,复习规划最好细化到每一天、每一个时间段。

  考前心态切莫松懈,要有计划地复习。成绩较好的考生要把计划做细,要   下面总结考生在答题中的易错点,考生可对照自查逐一改正。

1选择题

  (1)没有良好的做题习惯,不分析好物理情景,不写出遵循的物理规律所对应的方程,仅凭印象或感觉做题。

  (2)做较复杂的选择题时,没有应对方法和技巧,如公式法、图像法、极限值法、特殊值法、代入数值法、量纲法、整体分析法等。

2实验题

  (1)有效数字不符合要求。

  (2)没留意单位要求,特别是实验填空读数没注意单位要求,如是cm还是mm,是V还是mV等。

  (3)回答填空时没注意表达式中字母的准确性。

  (4)对仪器的选取没同时注意安全性和准确性。

  (5)电路图的设计没注意安培表内外接、滑动变阻器的串并联接法、仪器符号的标明等。

  (6)画图时的图线没有平滑连接(往往要舍去明显偏离平滑曲线的测量点)。

  (7)实物图的连接没有注意电流的流向、接线柱的位置、滑动变阻器的初始位置等。

3计算题

  (1)没有矢量意识:方程的矢量性、物理量的矢量性(所求物理量是否要回答方向)。如题目求的是速度、力而不是速度大小、力的大小时,求出数值后要表述方向。

  (2)没有功的正负意识:动能定理中的正负功意识、计算结果的正负功意识。如求某个力对物体做功,做负功要有文字表述。克服某力做功也要有文字表述。

  (3)没有牛顿第三定律意识。求作用力时常常要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转换。如求物体对轨道的压力、物体对绳(或轻杆)的拉力时,要用牛顿第三定律。

  (4)情景分析不透彻。要明确包括几个过程,各是什么运动模型,各遵循什么物理规律。

  (5)没有方程含义意识。要注意包括对谁使用,使用的是什么规律,使用此规律有无条件,使用此规律要注意什么,方程前后各是什么含义。

  (6)没有字母的含义意识。如U=Ed中d的含义,W=qU中U的含义,E=BLv中L的含义等。

  (7)没有坐标意识。对坐标图像要注意每个坐标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单位以及数量级。

文/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邓峰

化学抓住增分点突破重难点

  在高考前的复习中,考生要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上加大训练力度,控制训练时间,避免“省时出错”“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要针对重点题型、重点知识进行重点复习。

一、

回归

1回归教材。

  考生要研读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重点   考生要对照《考试说明》,对已复习过的知识点全面铺开,毫无遗漏地构建框架结构图,做到心中有数、不留盲点。

3回归往年高考试题。

  考生要认真研究往年高考试题,找出其考查轨迹,从而让备考与高考无缝对接。

二、

补缺

  高三复习中曾经出过的错误,很容易再次出现。考生在高考前要全面梳理回顾一遍。失分点其实是增分点。考生要注意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作业进行圈点批注,加强解题后的反思,对典型习题做好归档工作。

三、

建模

  考生要建立解题思维模式,提高解题效率。

1构建原电池模型,类比分析原电池工作原理

  构建Zn—Cu—H2SO4原电池模型,通过类比模型,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如化合价的变化、得失电子情况等),能迅速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弄清楚外电路中电子的移动情况和内电路中离子的移动情况,准确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掌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2化学电源中电极反应式书写的思维模板

  (1)明确直接产物:根据负极氧化、正极还原,明确两极的直接产物。

  (2)确定最终产物:根据介质环境和共存原则,找出参与的介质粒子,确定最终产物。

  (3)配平:根据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注意:①H+在碱性环境中不存在;②O2-在水溶液中不存在,在酸性环境中结合H+,生成H2O,在中性或碱性环境中结合H2O,生成OH-;③若已知总反应式,可先写出较易书写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然后在电子守恒的基础上,总反应式减去较易写出的一极的电极反应式,即得较难写出的另一极的电极反应式。

四、

规范

1语言表述要准确

  如催化剂不能写成催、取代反应不能写成取代、a不能写成A。考生常见错误如下表:

2书写化学用语要规范

  (1)题目要求用化学方程式回答,就不能用离子方程式回答,反之亦然。

  (2)方程式书写要配平,不能漏掉↑↓符号和反应条件;可逆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均写可逆符号,有机反应写箭头。

  (3)反应与浓度有关时,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明,如HCl(浓)、HNO3(浓)、H2SO4(浓)。

  (4)热化学方程式要注明物质状态,注明ΔH及其单位。

  (5)描述有机物时,看清要求是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还是分子式、最简式、键线式等。

3组织答案抓要点

  例如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答题要点:可逆方程式、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结果或目的。

五、

技巧

  考生要归纳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1有机合成推断题

  (1)观察题目反应条件,突破反应类型:浓硫酸、浓硝酸——硝化反应;一种物质浓硫酸加热——消去;两种物质浓硫酸加热——酯化反应;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双键、三键加成。

  (2)依据分子式考虑使用加减法,依据结构简式考虑拆分法,依据相对分子质量考虑商余法突破物质的分子式和结构简式。

  (3)读懂陌生信息,   (4)结构片段确定:与浓溴水产生白色沉淀、与铁离子显紫色——酚羟基;与碳酸氢钠反应——羧基;既能水解又能发生银镜反应——甲酸酯。

  (5)条件不同,反应不同。卤代烃: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水解;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消去。乙醇:浓硫酸加热——消去或酯化;甲苯与液溴反应,光照——取代甲基上的氢;溴化铁——取代苯环上的氢。

  (6)注意方程式中水的个数。银镜反应:1H2O;新制氢氧化铜反应:3H2O;两种不同分子发生缩聚反应:(2n-1)H2O;一种分子发生缩聚反应:(n-1)H2O;酚醛缩聚:(n-1)H2O;有关酯的水解反应中:水解一个酯基消耗1个水,消耗1个氢氧化钠生成1个水,代数和即是水的系数。

2实验探究题

  (1)对比实验找变量并控制变量。

  (2)确定可能的干扰因素并选择合理的排除干扰的方法。

  (3)实验结论要从实验目的和实验假设中进行确定。

  (4)善于从实验操作、现象、实验数据、提供的陌生信息等方面获取答案。

  (5)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互溶液体分离——蒸馏;不互溶液体分离——分液;提纯苯甲酸——重结晶。

  (6)实验中的干扰因素及排除方法:

  ①空气:用无关气体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净。

  ②实验中挥发的物质(气体、酸雾):i吸收法排除,例如,电石制C2H2(H2S)用CuSO4溶液;乙醇制C2H4(SO2、C2H5OH)用NaOH溶液;溴乙烷消去制C2H4(C2H5OH)用H2O。ii转化法排除,原则是用主要气体的饱和酸式盐溶液,若主要气体没有酸式盐则用正盐。如,CO2(HCl)用饱和NaHCO3溶液;SO2(HCl)用饱和NaHSO3溶液;H2S(HCl)用NaHS溶液;Cl2(HCl)用饱和NaCl溶液。

  ③过量的物质:例如,沉淀转化中的氢氧化钠、硝酸银;证明氯溴碘氧化性中的氯气,通过控量法排除。

文/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级教师桑建强

生物回归教材回顾错题精练习题重温经典

一、

回归教材梳理知识

  经过近一年的复习,考生的解题能力有所提高。可部分考生近期却出现了知识混淆、方法模糊的情况。究其原因,多为脱离课本时间太长,在教辅、题海中迷失了基础。高考临近,考生要回归教材。

1参照《考试说明》,逐条读书

  考生可以《考试说明》中的生物知识内容表为依据,针对每个知识条目回到教材找出对应的内容并仔细阅读,切忌泛泛而读。教材的行文有一定的规律,许多小节的首句或末句为该节内容的核心,即“结论性语句”。要   生物学科的知识概念繁多,若不加以梳理则会混乱。考生可在看完一个知识板块之后,针对该板块构建一个网络,如“细胞结构与功能”;也可选择一个“大概念”,如“稳态”,以之为核心将所有相关知识构建在一个网络之中,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到生态系统水平,不局限于某个知识板块。后一种方法的难度更高,但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更为有效,基础好的考生可采用这种方法。

  构建知识网络是一个由总到分的过程,也是一个梳理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过程。面对一个知识点,考生不妨多问问“为什么”“会影响什么”“能用来做什么”,有助于理清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一个准确、完整的知识网络。

3   这里说的教材实验,包括教材中的学生实验、经典实验方法和科学史经典实验。对这些实验的目的、原理、选材、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考生都要准确掌握,其中一些重要实验的条件控制、对照设置和结果分析等需要特别注意。

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教材中经常出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前沿”等板块,这是引导考生   考生要抽出专门的时间把练习册、试卷或者错题本上的错题再看一遍。回顾错题时不要只是简单地看看哪道题错了、正确答案是什么,而要有更深入的思考,将错误进行归类。从应试的角度来说,按能力点归类比按知识点归类更加有效。因此,考生可按照《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能力要求”,将自己做题中的错误进行分类,然后分析自己在各个能力点上出错的原因并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法。这对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应试能力都非常有效。

三、

习题精练保温查漏

  现阶段考生不宜高强度地做题,但也不能完全不做题。现在做题,既有助于已有知识和方法的保温,也有助于查漏补缺。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习题,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1高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题

  与理综卷试题相比,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题更偏重对知识点的考查,适合用来检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如果经过回归教材和回顾错题找到了某个明显的知识漏洞,研读教材之后就可从期末题中精选少量相关习题练习。这样就能及时检测这个漏洞是否补上。

2高三下学期的查漏补缺题

  现阶段考生也需要做一些没有做过的试题,以保持做题的感觉。有些区会有“三模”,其中有不少“查漏补缺题”,考生可从中精选一些来做。如果是在自由复习的时间做题,可先整理出一套理综题,然后安排在与高考相同的时间点来做。这样既可以训练解题,也可以训练对时间的把握。

四、

重温经典再次领悟

1重温经典模拟题

  在往年的模拟题中,有一部分实验探究的大题非常经典,值得考生在考前重温。这些题目是考生了解真实科研过程、训练科研思维的宝贵资料。此时再做这些题,重点   各类模拟题主要是由中学教研员和一线教师命制的,而高考的命题团队中大多数是大学教授。因此,高考题与模拟题在语言使用、信息呈现、问题设置等方面略有差异。考生要认真研读往年的经典高考题(例如《考试说明》中的样题),熟悉命题团队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才能在真正的高考中“读懂题”、“答对题”,避免因语言或思维的不适应而“崩盘”。

文/北京市第二中学教师徐丽娟

?9科名师写给你的终篇复习指导——语数英篇

文字编辑:刘海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