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胡大俊开始感觉眼皮不舒服,先是左眼睑下垂,紧接着是双眼睑下垂,之后发展到吐字不清、吞咽无力、胸闷气短喘等。在辗转治疗一年时间后,他才被确诊为是重症肌无力患者。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所引起的,其特征是肌肉无力的反复发生和易疲劳,我国年发病率为0.68/10万。
重症肌无力病程长、难治愈、易复发,当前患者面临的两大困局是,一是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存在副作用;二是用药负担依旧很重。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有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涵盖了25款目录外的罕见病用药,重症肌无力药物也占了4款。这些重症肌无力药物,不乏是获批上市不久的新型靶向药物。
伴随着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启动,重症肌无力治疗困境能否迎来改善?
治疗困局
重症肌无力可发生在任何年龄,30岁和50岁左右呈现发病双峰,而我国儿童及青少年重症肌无力是第三个发病高峰。
在正常人习以为常的眨眼、吃饭、吞咽、上下楼、说话甚至呼吸,对于重症肌无力患者而言,却变得十分困难。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无力通常是从一组肌肉开始,逐渐波及到其他肌肉群,最终可能导致全身肌肉无力。重症肌无力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与感染、药物、环境因素有关,但也有极少数患者属于先天遗传。
国外数据显示,超过85%的MG患者在发病18个月内进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早在年,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被纳入国家五部委联合发布的《第一批罕见病目录》。
gMG可不同程度影响患者的眼球运动、吞咽、言语、活动和呼吸功能,导致明显的肌无力,严重损害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会给患者带来终身的影响与困扰;此外,肌无力加重累及呼吸肌可引起肌无力危象,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当前,重症肌无力还无法实现治愈,主要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治疗的方案包括胆碱酯酶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以及胸腺切除等。
临床上,理想的重症肌无力治疗目标是双达标状态,在控制药物治疗副作用小的前提下达到微小状态(MMS),即帮助患者实现疾病缓解和症状控制,并减轻治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与疾病和平共处。
事实上,长期以来实现双达标的治疗目标非常困难,这也是当前重症肌无力的治疗难点。MG患者为了达到微小状态(MMS),往往需要面对传统药物治疗带来的种种问题,包括治疗不耐受、药物不良反应和肝肾毒性较大、骨髓抑制、感染以及全身系统影响等。
重症肌无力患者花君苡从年7月患病至今,尝试过很多类型药物。
不是效果不好,就是副作用很大,服用溴吡斯的明后,眼睛还是无法睁开;也尝试了三年的中药治疗,效果依旧不理想;换成使用他克莫司治疗,又带来血糖升高问题。花君苡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前的疾病不仅影响她日常工作生活,也带来了抑郁问题出现。
患病前我是从事负责餐饮工作的,可从早上5点多站到晚上11点,一点也不觉得累,但患病后基本上站不动,我不是怕干活的人,但是现在无法正常干活。花君苡说。
《中国重症肌无力患者健康报告》显示,重症肌无力患者用药负担较重,患者的年自费医疗支出中位数为1.53万元,不少家庭因病导致生活困难,患者自费医疗支出占家庭年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中位数达到52.67%,30%的成年患者难以就业和承担家庭责任。同时,高达76%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情况,其中16%有严重抑郁或焦虑,因治疗抑郁焦虑的精神科药物往往有加重重症肌无力病情的风险,患者需用更多非药物方式改善缓解情绪问题。
4款药物试图拿到医保谈判入场券
近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形式审查的申报药品名单》中,有个药品通过形式审查,其中涉及到了25款目录外的罕见病用药,重症肌无力药物占了4款。
这四款重症肌无力药物分别是注射用石杉碱甲、石杉碱甲注射液、依库珠单抗注射液、艾加莫德α注射液,申请企业分别是灵康制药、万邦德制药、阿斯利康、再鼎医药。
其中,依库珠单抗注射液、艾加莫德α注射液属于新型靶向药物,获批的适应证皆是面向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
这四款药物中,艾加莫德α注射液是最晚获批上市的新药,直到今年6月30日才在国内获批。
据了解,大多数重症肌无力患者有IgG自身抗体,其中约有75%-80%为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患者。作为近年来全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