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湿温发热久未退,中药治疗两天诸症解
年,杭州刚进入三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一名年轻女性,带着一个大口罩,披着一件外套,有气无力地走进诊室,边咳嗽边说道:“医生您好,我持续发热、咳嗽1周多了,打针、吃药也没有用,我已经休假1周了,没有假期了,现在我一点儿劲儿都没有。2天后必须要上班,我妈说让我找中医看看,您能不能让我后天别发热了,再发热我就得糊涂了。我觉得是支气管炎,血象都高了,中医能抗炎吗?”
接诊后,医生笑着对她说:“在古代细菌便存在,但是没有抗生素,很多人因为细菌感染有了炎症,用中药不是照样能好转吗?中医治疗热性疾病方法有很多,首先我得了解你疾病的来龙去脉呀。”
原来这名叫雪晨(化名)的患者8天前外出郊游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6℃,咳嗽、咳痰,痰多色黄,容易咳出,咽痛,无恶寒、出汗、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大便正常。医院急诊科检查,结果如下。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L,中性粒细胞0.85。
胸部X线片示:支气管炎。
诊断:支气管炎,予左氧氟沙星0.4g静脉滴注,喜炎平mg静脉滴注,盐酸氨溴索片(沐舒坦)口服化痰。
患者经输液、吃药治疗7天后,发热仍然明显,后因症状改善不明显,家人建议找中医看看,于是前来找中医治疗。
接诊时患者发热,体温最高38.8℃,咳嗽、咳痰,痰多色黄,容易咳出,咽痛,无恶寒、出汗、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状,大便正常。肺部听诊无明显异常,舌淡苔薄白,边尖红,脉浮数。
医生告诉雪晨:“中医考虑你得的是外感,治疗并不复杂,应用中医温病学中的辛凉清解法治疗。”雪晨瞪大眼睛说:“什么是温病,不会病得很严重吧?”看着她焦灼的眼神,医生赶忙解释说:“不严重,温病是中医认为的外感发热类疾病的一种,分为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方法,在卫分以辛凉清解为主。你的疾病属于辛凉清解法的治疗范围,采用常用的银翘散加减治疗即可。”
金银花12g 净连翘12g 冬桑叶10g 杭菊花10g
蜜桑白皮10g 蜜枇杷叶10g 苦桔梗10g 苦杏仁10g
白茅根20g 紫苏叶10g 鲜芦根30g 薄荷5g(后下)
板蓝根10g 前胡10g 浙贝母10g
5剂,水煎服,每日3次
雪晨拿着处方说道:“吃药有没有特殊要求,怎么煎药呀,什么时候能退热呀?”
医生回答道:“这种外感药物煎服法非常重要。水烧开后再煮5~8分钟即可,煎药时间不可太长,否则会导致药力丧失。口服,可以饭后服用。每日分4次或5次服用,也可根据体温,每2小时口服1次。正确煎煮加上正确的服法,1~2天体温就会恢复正常。”
雪晨第3天上午复诊告知:“我就诊后当天吃了2剂药,口服了4次,下午就开始出汗,体温下降至正常,今天咳嗽、咽痛、咳痰减轻,明天我应该可以上班了,我想再开一点儿药,再查查白细胞。”
医生开出了化验单,复查血象后告知患者一切正常。雪晨非常兴奋地说:“刚开始我还以为中药没有抗炎作用呢,想不到中药也能抗炎,还能降低白细胞。”医生把上一次的处方稍作调整,以治疗咳嗽为主,嘱雪晨继续服用2日以巩固治疗。
中医治疗发热:
中医在治疗外感发热类疾病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方证辨证”等,内容详实,疗效显著,可谓效如桴鼓。可惜的是,现在很多人认为发热类疾病西医治疗见效快,多去打针、输液了,医院看此类疾病。
对于煎药:
大部分老百姓认为中药煎得越久,汤药越浓,效果越好,但在治疗外感热病时,一些方药有特殊的煎服法,医生一定要明确告知,患者一定要严格遵守,防止过煎导致药力丧失,使患者认为中药效果不佳。例如,关于银翘散的煎服法,古代便有要求,将药物打碎,用芦根汤煎,有香气大出即可出锅服用。服药时,病重者,白天服用3次、夜间服用1次;病轻者,白天服用2次、夜间服用1次。原文如下。
煎法:“上杵为散,每服六钱,鲜苇根汤煎,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之所以“勿过煮”,是因为“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而入中焦矣”。
服法:“病重者,约二时一服,日三服,夜一服;轻者三时一服,日二服,夜一服;病不解者,作再服”。
银翘散:
从银翘散的组成与煎法来看,原方的用量是相对偏小的。目前在临床中,很多银翘散处方用量较大,违背了原方的意思。一些医生认为病情越重或白细胞越高用量越大是正确的思路,其实不然。如若判定属卫分证,未及气分、血分,应该运用轻清辛凉法、时时轻扬法。吴鞠通制银翘散服法,意即通过“时时服”而达到“轻扬”之效。用药轻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一语的最好体现。其实,中医治疗炎症的思维,着眼点为正进邪退,并非针对细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