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溴鼠灵中毒病例分享检验有你,为

作者:刘丙锐河北省医院检验科指导:李连蛟河北省医院检验科主任

检验有你,为“凝”发声最新投稿来啦,本篇投稿来自河北省医院检验科刘丙锐老师,分享一例溴鼠灵中毒病例分析,欢迎阅读并留言交流。如果您也有好案例,欢迎投稿,分享给更多同仁。

年12月26日,一凝血结果引起了笔者的注意:PT无凝固APTT.5秒TT17.1秒FIB3.94g/L,LIS系统显示,患者.10.20的凝血结果为PT16.1秒PT-INR1.42APTT32.3秒TT18.4秒FIB3.23g/L,莫非是口服华法林的患者未及时检测导致华法林过量,于是与临床医生联系,了解患者的情况。患者.8.30至.9.13曾因“凝血功能异常”(溴鼠灵中毒)于我院住院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后一直服用维生素K1,门诊间断复查凝血功能,调整维生素K1的用量,PT-INR波动于1.40-5.06之间。患者3天前自行停药,4天前再次出现左鼻持续出血于.12.26就诊。门诊处置治疗:检测血细胞分析、血凝四项。根据凝血结果给予维生素K1拮抗“溴鼠灵”的抗凝血功能。患者的凝血监测结果及处置措施:患者住院时的病历资料:患者男,主因鼻、牙龈、口腔黏膜出血10天于年8月30日18时36分入院。现病史:患者于入院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唇、鼻腔出血,在当地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不详)后,牙龈出血、鼻、口腔黏膜出血等症状未见好转,2天前为进一步医院,诊断为“1.凝血功能异常原因待查2.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钙血症3.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4.叶酸缺乏5.铁缺乏”,并给予止血、输注血浆纠正凝血功能治疗后好转。静脉血中检出溴鼠灵成分,含量为0.76ug/ml。为继续治疗于年8月30日18时36分急诊住院。既往史:脑梗死病史10余年,高血压病史20年。查体:血压/86mmHg检查资料:凝血功能:PT95.40秒PT-INR9.22APTT82.90秒FIB5.75g/LTT15.80秒生化结果: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1.0U/L,总胆红素36.5umon/L,直接胆红素9.8umol/L,总蛋白70.6g/L,白蛋白41.6g/L,胆碱酯酶U/L前白蛋白.0mg/L。钾3.23mmol/L初步诊断:1.凝血功能异常(溴鼠灵中毒?)2.高血压2级极高危3.电解质代谢紊乱低钾血症4.陈旧性脑梗死住院治疗经过:高血压、电解质紊乱给予相应的治疗凝血功能异常给予维生素K1注射液50mg,静脉输注1次/日,监测凝血功能。住院期间凝血监测结果:患者于.9.13日出院。出院医嘱:规律服药维生素Kmg3/日注意监测凝血功能出院后凝血监测结果:相关知识链接:溴鼠灵为第二代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这类杀鼠剂的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进入人体后竞争性的抑制维生素K,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影响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肝脏的合成,从而影响凝血功能。另外,毒物及其代谢产物可直接损伤毛细血管壁,使管壁脆性和通透性增加,造成出血。溴鼠灵在体内的半衰期较长,因此该药的抗凝血作用持续时间也比较长。国外有研究认为溴鼠灵在人体内的半衰期为-小时。这类杀鼠剂中毒的潜伏期的长短与剂量有关,需在体内存在的维生素K依赖的凝血因子耗竭后才出现出血症状。维生素K1是抗凝血杀鼠剂的特效解毒剂。出血严重者可输新鲜冷冻血浆、冷沉淀的血液制品。中毒严重者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已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出血。分析:一般药物从体内完全清除大约需5-6个半衰期,溴鼠灵的半衰期为-小时,大约10-70天,也就是溴鼠灵从体内完全清除大约需50-天,因此需要坚持服药。但完全清除时间跨度较大,具体多长时间、服用多长时间的药物不能一概而论,需根据凝血监测结果而定。同时停药时宜逐步减量,停药后检测一段时间的凝血功能。患者自.10.20日后未检测过凝血功能,发病前3日自行停药而造成出血。总结与心得:羟基香豆素类抗凝血杀鼠剂中毒只要诊断明确,治疗相对简单。但是由于这类药物半衰期长,代谢缓慢,用药时间较长。患者及家属对此认识不足,依从性差,往往疏于监测凝血功能,盲目自行停药,造成出血。对此类患者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坚持服药和凝血功能监测的必要性。参考资料:孙承业主编的《实用急性中毒全书》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