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李文芳通讯员方序鲁青
陈女士又美了回来,这不,这会儿还在朋友圈自信地晒出游照。朋友们纷纷留言,多日不见,怎么这么美了?陈女士心里美滋滋的,但她知道,这么多年来,她一定要定期复查,才能保证自己不再变丑。
很多人第一反应或许是医疗美容,但其实并不是。一切都要从三年前说起。年3月28日,陈女士因血糖连续增高3年,到浙江大医院内分泌科看门诊,曾文衡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她。
在简单询问了患者病史后,曾文衡副主任医师仔细端详了陈女士,鼻子有点大,嘴唇有点厚,声音偏哑,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我觉得你的状态有点像内分泌科的一个病,叫肢端肥大症,跟垂体有关系。虽然样子不是很典型,但如果你愿意的话,除了血糖之外,我想给你查一个生长激素常规排除一下。”曾文衡副主任医师建议说。
“是的,医生,我是觉得这几年变丑了,但不知哪里出了问题。”陈女士也若有所思地说。
当天下午检查结果便出来了,跟曾文衡医生预感的一样。一方面,陈女士的生长激素8.21ng/ml,IGF-ng/ml,均比正常高出好几倍。磁共振显示其患有垂体瘤,且为1.0*0.6cm的微腺瘤,高糖抑制试验不被抑制。
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指向了垂体瘤。因发现较早,很快,陈女士就接受了手术,术后缓解得很好,GH、IGF-1、高糖抑制试验都达到缓解标准。
最主要的是,陈女士又变美了,又回到了那个开朗自信的自己。
据悉,这类疾病治疗后可实现临床缓解,但还要定期进行复查。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成为垂体瘤患者,数据统计,垂体瘤占颅内肿瘤30%左右,但接受内分泌科规律随访的患者却不到30%。
什么是垂体瘤?垂体分泌正常数量的垂体激素,而肿瘤分泌过多的激素或压迫正常的垂体组织引起激素分泌过少。虽然垂体瘤大部分是良性的,但激素的不平衡会产生对机体健康的不良作用。
肢端肥大症则是垂体瘤分泌过多的生长激素引起的疾病。如果生长激素增高发生于骨骼和器官正在发育的儿童时期,导致的情况称为巨人症。
反之,如果生长激素过多发生于成年,导致的是肢端肥大症,会引起躯体某些部位的过度生长而不会改变身高。
据了解,以浙医二院为例,其内分泌科专门设有垂体亚科,更有强大内分泌科、神经外科、放射科、病理科、放疗科的垂体MDT团队。该科室从事垂体瘤术前和术后的垂体激素评估,内分泌激素功能重建,开展垂体瘤患者的长程管理,提高垂体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如何判断肢端肥大症?
主要症状:面部骨骼的生长(尤其是下颌);手脚的增大;指环或鞋码的改变。
其他症状包括:疲乏或肌无力;多汗或体臭;头痛;睡眠呼吸暂停;声嘶或声音改变;舌变大或皮肤腺体增大;关节运动受限或腕管综合征;关节痛或关节周骨性区肿胀;齿缝增宽;手指或足趾的增粗;皮肤增粗或皮垂增多;非主动的体重增加;女性毛发增多。
肢端肥大症史怎么诊断?
因为肢端肥大症带来的改变都是逐渐缓慢发展的,有时候很难被发现感知,所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预后有很大帮助。除了指环或鞋码的改变,你可能会注意到体力、疼痛程度和力量的改变。为了诊断该病,医生可能会首先检测你血液的生长激素(GH)和IGF-1的水平,确诊肢端肥大症的检测是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垂体MRI可以发现肿瘤的存在。
肢端肥大症的治疗
如果可能,肢端肥大症的一线治疗是手术切除肿瘤。大部分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愈,一些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放射治疗或药物治疗(奥曲肽、兰瑞肽、溴隐亭、孟鲁索特)在一些患者会有效。
术后需要长期随访吗?
任何患者,包括过去还是现在有GH分泌垂体肿瘤,都需要定期到内分泌科定期随访。除定期随访血IGF-1的检测,还需要评估垂体其他激素水平比如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尤其如果患者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需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不能随意中断药物治疗,应激时需要调整剂量。内分泌激素替代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如果需要垂体MRI定期复查。另外需要检查甲状腺和结肠镜检查。
浙江新闻+
浙医二院垂体瘤专科门诊:每周五(解放路院区7号楼2楼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