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自来水中存在余氯、重金属、微塑料离子、病毒、细菌等种类繁多的污染物质,对于净水行业来说,究竟谁才是真正的“痛点”呢?
可能很多人都猜到了答案——当然是细菌病毒了!因为只有它们是可以繁殖、再生的。事实上确实如此,细菌超标问题,已经成为行业内一大“顽疾”。
虽然人们提出了很多办法,但如何平衡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与化学安全性,仍是一个亟待攻克的难题。
杀菌净水技术解析
净水产品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去除水中的余氯。当水经过净化,到达最后一级滤芯——后置活性炭滤芯时,余氯含量已经很低,不再具有抑菌作用。
此时,吸附了大量有机物的活性炭,就成了细菌滋生的温床,造成末端出水菌落总数超标。
现在,净水领域杀菌灭毒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类。
释放型杀菌技术
意思是向净水系统内释放杀菌材料,包括碘树脂、溴树脂、载银活性炭等。
这些材料都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以溴树脂为例,是将溴固定在树脂表面,当水流经树脂颗粒表面时,悬浮在水中的细菌病毒与溴接触,就会被杀死。
但是,这类技术有很多风险,尤其是安全性问题。如何控制杀菌材料的释放量?释放少了,杀菌效果难以保障,释放多了,又会影响水的安全。
此外,溴树脂释放的溴还会使净水器其他部件、组件氧化变色,净化后的水也存在口感不佳的情况,这都是这种方法面临的重大难题。
紫外线杀菌技术
紫外线是一种看不见的光波,在光谱中介于X射线和可见光之间,其中波段为-nm的短紫外线波,杀菌能力最为强大。这种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多年的历史。
紫外线杀菌的原理也很简单,紫外线具有一定的能量,照射到微生物后,能量会传递、积累,当细菌病毒吸收的剂量达到一定水平,它们的核酸就会发生突变,丧失复制和繁殖力。
紫外线杀菌技术也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
紫外灯管发射的紫外线具有衰减性,如何确保产品在寿命范围内能够始终保持功效,对产品的设计和质量的稳定性要求很高。
另外,水体如果比较浑浊,也会影响紫外线杀菌的效率。
虽然存在一定的技术难题,但由于这种技术属于物理杀菌手段,不会影响水质,所以仍然备受欢迎。
阻隔式杀菌技术
阻隔水中的微生物,并对其进行杀灭,达到长效去除细菌病毒的效果。
这种技术中,杀菌材料被负载在滤材表面,细菌病毒被滤材吸附、阻隔后,负载的杀菌材料就可以对其进行杀灭,并抑制其继续生长。
我们比较熟悉的各种过滤膜,都属于阻隔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可选择与某种或几种杀菌方式进行搭配,起到杀菌作用。
在净水实际应用中,福能达空气制水机,灵活运用多种杀菌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净水除菌率。采用高品质紫外线杀菌技术,每4小时活水循环保鲜,性能稳定。搭配超滤膜、反渗透膜以及其他复合滤芯,使水质得到了极好的保障。
与其他净水产品不同的是,空气制水机的水源于空气,在空气过滤阶段已经进行了一次净化,加上水路净化和紫外线循环杀菌,可以说有多重保险。真正全方位解决行业多年存在的菌落超标的“顽疾”,推动行业进步,为消费者带来高品质的安全健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