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成都锦江宾馆年用长江相机摄
现在的照片基本都是彩色的。无论是手机照片还是单反相机的照片。可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照相基本都是黑白照片,彩色的很少。就连《人民画报》上的封面彩图也有很多是用黑白照片采用人工上的彩色。那时的成都人照相都是奢望,更不用说彩色照片了。二十个世纪60年代我在13中学校读书时对照相发生了兴趣,与同学一起借了一个简易的“幸福”牌相机照相,然后又洗印照片。因为那时照相跟现在不一样,现在都用数码相机照了以后存在储存卡里边,就可以在电脑上看、用打印机打出照片。那时候的照相是要先将影像投影在胶卷上使胶卷上的银盐感光,这时胶卷上照的像是“潜影”是看不见的。要将胶卷用显影液将胶卷上的“潜影”还原成银粒子才能形成可见的影像。用显影液冲洗胶卷使影像显现。再用定影液将胶卷上未感光的银盐溶解,这样影像就固定了。胶卷冲洗出来以后,黑白是反相的。又要洗印在相纸上边才能成为一张照片。所以我们一方面照相一方面还要洗印。开始我们是买照相器材店里配好的小包显影粉、定影粉,然后配成显影液、定影液来用。后来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就自己就找了个简易的天平,在化工店买了药品自己配制显影液、定影液。因为我们冲洗胶卷和洗相片的显影液是不同的。洗胶卷的显影液一般要求显影比较缓慢这样成像颗粒比较细腻。所以我就配了微粒显影液(D76显影液)。而洗照片就用洗照片专用显影液(D72显影液)。除了显影液定影液之外还有停显液、坚膜液、加厚液、减薄液……还有调色液,那就是可以把黑白的照片的黑色银离子转化成其他颜色,如棕色、绿色、蓝色、红色。这样虽然只有一种颜色,但向彩色迈进了一步。在年“文化革命”的时候,我们到了上海。我在上海南京路转悠时看到有一家很大的照相材料店,就是原来的“冠龙”照相材料店。那时已经改叫“工农兵”照相材料店。我进去一看里面卖的照相材料很多,也有卖胶卷的。更可喜的是看到有卖苏联生产的彩色胶卷。当时是处理品,大约是拍电影剩下的,就把它剪成小段小段的来卖。那个时候大概是一两块钱一卷吧,我就买了两卷。因为当时钱不多,能够买两卷也就很奢侈了。我当时到上海身上大概也就是带了10块钱左右吧。那时候吃饭坐火车是不要钱的,住宿也不要钱的。商店为工农兵服务说明,买了两卷苏联的彩色胶卷就送一克专用显影剂叫作“TSS”。他知道这个彩色胶卷买去以后在外地是没法洗印的,因为那个显影剂是很特殊的,它与胶卷里的染料结合就生成各种颜色。商店给我用个小小的针药瓶里面装了大约零点几克很少一点,因为也只需要那么多就够了。然后配方也给我,我看其他药品都可买到。就可以用这个配方来自己洗彩色胶卷。回到成都以后,这两个彩色胶卷我送了一卷给也很喜欢研究照相的同学颜忠富,我留了一卷。当时我有一台我自己修好的长江牌照相机,效果很差但也可以照相。这个彩色胶卷的感光度很低,只有13DIN。一般的胶卷是21DIN,每3DIN感光度差一倍。所以这胶卷感光度是一般的胶卷的八分之一。要慢3档曝光。我就选了一个比较好的天气骑车去照。那是在年的时候去照的,那时成都没有什么好风光,没有风景区。最好的地方就是锦江宾馆,所以我就去拍锦江宾馆和锦江大桥。在河对岸那里最好的角度去照了一张。然后又骑了车到望江公园望江楼的河对面去照了一张。还在人民公园里边的舞池我照了“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后来有又骑车到地质学院现在的理工大学去拍照过,从地质学院那儿出来就是沙河,就沿着沙河照了几张。那是当时的沙河风光。因为彩色照片很珍贵,所以每照一张都走了很远的地方才拍照,不像现在可以拿着照相机,拿着手机,啪啪啪啪的不断的拍。
人民公园照了风光回来以后我就按照“工农兵”照相店的那位师傅跟我介绍的方法来冲洗。我按照配方来配显影液,药品我基本上都有,什么米突尔、几奴尼(对苯二酚)、碳酸钠(纯碱)、亚硫酸钠还有溴化钾,这些我都有,然后就加上当时专门给的那个“TSS”加上很少一点,用天枰称零点几克就配好了。显影温度要求是在18度显影,都不能高,不能低。高了低了颜色就会偏,偏红偏蓝偏黄颜色就不正了。所以我用温度计调好温度,用了一大盆冷水加开水调到18度。这样温度稳定。当时我还专门买了一个显影罐来做显影,因为如果象普通胶卷那样用手卷动胶卷在显影液里边泡着显影效果不好。这个胶卷的药膜质量很差,它会脱落,稍微碰一碰它就会脱离开,另外就是这个显影液用的“TSS”据说这个药对皮肤要造成过敏红肿。
我当年的洗相药品、天枰当时我住在青龙街.家里晚上的时候,因为外边有路灯,所以房间里边把灯关了,但是还是很亮。我就在家里边把窗户也关上,然后每一个窗户用木板做的窗板,把它挂在窗户上屋子里边就很黑很黑了。
我当年用的长江相机和显影罐在全黑的环境下把这个胶卷很好地卷在显影罐里边。然后我把配好的显影液用温度计调到18度,然后倒入显影罐。为保持温度再把显影罐浸泡在温水里边,这样它的温度比较稳定。显影时间是21分钟,21分钟以后把显影液倒出来,又倒入了清水冲洗,然后再倒入了酸性的“停显液”,就是水中加了一点醋酸使它停止显影。停显以后又加入定影液(硫代硫酸钠水溶液)。以后又加入了坚膜液,就是明矾(硫酸铝钾)的水溶液。最后清水漂洗。前后大概洗了一个小时吧,胶卷冲出来了,看来还可以。但是没法洗照片了,因为洗照片要用彩色相纸,彩色相纸那个时代成都没有卖的。所以这个胶卷就这样放下,一放就是半个世纪。前段时间我又找到这个胶卷,但不是全部的彩色胶卷,已经剪断了。我希望好好保存这几张彩照。现在保存这些影像的方法,最好就是扫描成电子文档。扫描这些底片要用扫描仪。我没有高精度的扫描仪,我采用的方法就是翻拍。用一灯箱里边有一个LED发光灯,前面有一个乳白色的玻璃,把胶卷放在上面,透过光把胶卷照亮,然后用数码照相机加接圈翻拍。拍照出来的效果也还是不错的,清晰度很好。就把胶卷转化成了数码文件。数码文件采用PS的方式把颜色反相调过来。然后再仔细的调色彩平衡及饱和度。最后再现了当年成都的彩色景观。这里保存的几张是:人民南路锦江宾馆,人民公园,沙河与我住家的几张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