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需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120/4561806.html
获取下载版,请 )
A.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唐·刘禹锡)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
A
A项,沙中淘金是物理变化;B、C、D项均涉及燃烧,故都涉及化学反应。
要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我国晋代《抱朴子》中描述了大量的化学反应,其中有:①“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②“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中描述的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
B.“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
C.“积变又还成丹砂”中的“还”可理解为“被还原”
D.水银能跟“曾青”发生置换反应生成单质铜
B
A项,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逆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①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HgSHg+S,Hg+S===HgS,反应发生的条件不同,不是可逆反应,错误;B项,②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Fe+Cu2+===Fe2++Cu,“曾青”是含有Cu2+的溶液,如硫酸铜溶液,正确;C项,“积变又还成丹砂”中涉及的反应为Hg+S===HgS,Hg被氧化,错误;D项,Hg不如铜活泼,Hg不能从可溶性铜盐的水溶液中置换出单质铜,错误。
注意概念辨析。
4.唐代刘禹锡撰于年的《传信方》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治气痢巴石丸,取白矾一大斤,以炭火净地烧令汁尽,则其色如雪,谓之巴石”。据此推测,用于治气痢的巴石丸,其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为( )
A.CuSO4 B.FeSO4·7H2O
C.KAl(SO4)2·12H2O D.Fe2(SO4)3·9H2O
C
提取实质性信息“白矾”,明矾也叫白矾,“烧令汁尽”意思就是固体本身带有结晶水,“其色如雪”意为烧后颜色如雪一样白,CuSO4不含结晶水,A项错误;FeSO4·7H2O、Fe2(SO4)3·9H2O烧后不可能“色如雪”,B、D项错误;经过信息提取及答案对比,C项正确。
对于物质的外观,尤其是色态要熟悉。
5.有些古文或谚语包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其中从化学角度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古文或谚语化学角度解释A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焰色反应B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发生了分解反应C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微观粒子不停运动D一场雷雨一场肥自然固氮B
“火树银花”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焰火在化学学科中涉及的是焰色反应,是指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征的颜色的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两句诗分别描述的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从类型上都不属于分解反应,B项符合题意;不用风吹,麝香的香味就会感受得到,从化学角度解释是分子在不停运动,C项不符合题意;一场雷雨一场肥是指下雨时,氮气在打雷闪电的情况下和氧气发生两步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和雨水相遇生成硝酸,硝酸随雨水进入土壤并和土壤中的盐类生成硝酸盐,给土壤补充氮元素,这一过程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变成了化合态的氮,所以属于氮的固定,D项不符合题意。
注意概念辨析。
6.下列有关环境、健康及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氮的氧化物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污染物,所以它们的含量是空气质量报告的主要项目
B.PM2.5表面积大,能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对人的肺功能造成很大伤害
C.聚乙烯是生产食品保鲜膜、塑料水杯等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不能用聚氯乙烯替代
D.利用催化转化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NOx、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CO2等无害气体
A
CO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报告中,A错误;人吸入的PM2.5吸附大量的有毒有害的物质,B正确;聚氯乙烯在使用过程中会慢慢释放出HCl,能够造成食品的污染,C正确;根据2NOx+2xCON2+2xCO2,D正确。
)
A.干燥剂硅胶和硅橡胶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二氧化硅
B.手机外壳上贴的碳纤维外膜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用淀粉溶液可以直接检验海水中是否含碘元素
D.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相同
B
硅橡胶是指主链由硅和氧原子交替构成、硅原子上通常连有有机基团的橡胶,A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B正确;海水的碘元素主要以I-形式存在,只有I2遇到淀粉才变蓝,C错误;明矾净水是因Al3+水解生成胶体的吸附作用,消毒液消毒是因具有强氧化性,原理不同,D错误。
熟悉物质成分及应用原理。
8.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将“地沟油”反应改性制成“生物柴油”,代替柴油作为内燃机燃料的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的理念
B.红宝石、玛瑙、水晶、钻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
C.科学家推测月尘[即月球上直径小于10微米(1μm=1×10-6m)的浮尘]是“玉兔号”出现控制异常情况的主要原因,月尘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分散系不属于胶体
D.“煤改气”“煤改电”等清洁燃料改造工程有利于减少雾霾天气
B
红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玛瑙和水晶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钻石的主要成分为碳,B项错误。
熟悉物质成分及应用原理。
9.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
B.向牛奶中加入果汁会产生沉淀,这是因为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
C.秸秆回收利用青储饲料,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B
福尔马林是甲醛溶液,甲醛能使蛋白质变性;牛奶是胶体,加入果汁会产生聚沉;秸秆回收利用青储饲料可大大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聚碳酸酯可水解。
熟悉物质成分及应用原理。
10.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蚕丝和棉花的组成元素相同,结构不同,因而性质不同
B.埃博拉病毒可用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杀灭,其消毒原理相
同
C.纯碱是属于碱类、谷氨酸钠(C5H8NO4Na,味精)属于盐类
D.压缩天然气(CNG)、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烃类,是城市推广的清洁燃料
D
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由C、H、O、N等元素组成,而棉花是纤维素只有C、H、O三种元素组成,A错误;酒精消毒是因为它能使蛋白质变性,而次氯酸钠溶液、双氧水消毒是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消毒原理不同,B错误;纯碱是Na2CO3,属于盐类,C错误;压缩天然气(CNG)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液化石油气(LPG)的主要成分是乙烯、乙烷、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两类燃料都是由碳氢化合物组成的烃类,D正确。
熟悉物质成分及应用原理。
五、
1.央视栏目《国家宝藏》不仅介绍了历史文化知识,彰显了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文物本身也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战国·曾侯乙编钟属于青铜制品,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
B.南朝·《竹林七贤与启荣期》砖画的砖块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C.清·乾隆“瓷母”—各种釉彩大瓶中的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
D.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中的绿色颜料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
B
A.青铜是一种铜锡合金,A选项正确;B.砖块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而非二氧化硅,B选项错误;C.红色窑变釉的主要成分是氧化亚铜,C选项正确;D.铜绿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D选项正确;综合以上分析,本题答案为B。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月饼因为富含油脂而易发生氧化,保存时常放入装有硅胶的透气袋
B.《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C.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酸性减弱,为防治酸雨,应对化石燃料进行脱硫处理
D.“笔、墨、纸、砚”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文房四宝”,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B
A.硅胶具有吸水性,不具有还原性,不能防止食品氧化变质,故A错误;B.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由信息可知,Na、K的焰色反应不同,则:“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故B正确;C.二氧化硫导致酸雨,酸雨样品露天放置一段时间pH减小,生成的亚硫酸被氧化生成硫酸,酸性增强,故C错误;D.存在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用石材制作砚台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
3.人们的生活、生产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复旦大学研究的能导电、存储的二维材料二硫化钼是一种新型有机功能材料
B.中国天眼用到碳化硅、芯片用到高纯硅、石英玻璃用到硅酸盐
C.中国歼-20上用到的氮化镓材料是当做金属合金材料使用的
D.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碳海绵可用作处理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
D
A.有机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所以二硫化钼不属于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B.石英玻璃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硅酸盐,故B错误;C.金属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经过混合熔化,冷却凝固后得到的具有金属性质的固体产物。氮化镓是化合物,不属于合金,故C错误;D.石墨烯弹性气凝胶制成的碳海绵,具有吸附性,可用作处理原油泄漏的吸油材料,故D正确;答案: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都发生了化学变化
B.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C.二氧化硅是半导体材料,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D.乙烯和苯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A选项错误;硅是半导体材料,C选项错误;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选项错误。
5.世界第一条大面积碲化镉薄膜“发电玻璃”生产线最近在成都投产,该材料是在玻璃表面镀一层碲化镉薄膜,光电转化率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普通玻璃含有二氧化硅
B.该发电玻璃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C.碲化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
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B
A.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A正确;B.该发电玻璃光电转化率高,但不能将光能完全转化为电能,故B错误;C.碲化镉属于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D.应用该光电转化技术,提高了光电转化率,能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故D正确。故选B。
6.下列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不合理的是
A.将废铁屑加入氯化铁溶液中,可用于除去工业废气中的
B.铝中添加适量锂,制得低密度、高强度的铝合金,可用于航空工业
C.盐碱地(含较多等)不利于作物生长,可施加熟石灰进行改良
D.无水呈蓝色,吸水会变为粉红色,可用于判断变色硅胶是否吸水
C
A、铁和亚铁能将氯气还原为氯离子,从而除去工业废气中的氯气,故A不选;B、根据铝合金的性质,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故可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故B不选;C、Na2CO3+Ca(OH)2=CaCO3↓+2NaOH,产物仍然呈碱性,不能改变土壤的碱性,反而使土壤更板结,故C选;D、利用无水氯化钴和氯化钴晶体的颜色不同,故可根据颜色判断硅胶中是否能吸水,故D不选。故选C。
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氦气可用于填充飞艇B.氯化铁可用于硬水的软化
C.石英砂可用于生产单晶硅D.聚四乙烯可用于厨具表面涂层
B
硬水的软化指的是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加入氯化铁只能水解产生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悬浮物,用于水的净化。故错误。
8.下列关于物质应用和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P2O5可用于干燥C12和NH3B.“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
C.CC14不能鉴别溴水和碘水D.Si和SiO2都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B
A、P2O5是酸性干燥剂,可干燥氯气,不能干燥氨气;B、“可燃冰”是甲烷的水化物,因此主要成分是甲烷和水;C、CC14可从水中萃取溴单质和碘单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为橙色,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为紫色;D、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硅是用于制半导体。
9.下列物质性质与应用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
C.漂白粉在空气中不稳定,可用于漂白纸张
D.氧化铁能与酸反应,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
B
A、晶体硅能导电,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与熔点高硬度大无关系,不正确;B、氢氧化铝具有弱碱性,能与酸反应生成铝盐和水,可用于制胃酸中和剂,正确;C、漂白粉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张,与其稳定性无关系,不正确;D、氧化铁是红棕色粉末,可用于制作红色涂料,与是否能与酸反应无关系,不正确。
10.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实际应用A.Al2(SO4)3和小苏打反应泡沫灭火器灭火B.铁比铜金属性强FeCl3腐蚀Cu刻制印刷电路板C.次氯酸盐具有氧化性漂白粉漂白织物D.HF与SiO2反应氢氟酸在玻璃器皿上刻蚀标记B
A、硫酸铝和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硫酸钠和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说法正确;B、氯化铁和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氯化铜,说明铜的还原性强于亚铁离子,不能说明铁比铜强,故说法错误;C、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故说法正确;D、氟化氢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可以刻蚀玻璃,故说法正确。
打印版获取方式:1.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