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美价廉的杀菌剂,却逐渐退出主流农药市场

01

廉价的老牌杀菌剂,为啥逐渐淡出主流市场

对于农民朋友而言,价格便宜又好用的农药,才是最受欢迎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以井冈霉素举例,该农药是为数不多的抗生素杀菌剂,当药液被植物病菌菌丝接触后,能被快速吸收,并在菌体内进行传导,从而达到干扰和抑制菌体细胞正常的生长和发育,从而达到快速杀菌除菌的功效。

井冈霉素曾是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主打产品,具有强内吸、见效快、毒性低(对水生物及环境友好)及价格便宜(制作工艺简单,水剂主要由井冈霉素原药、水及防腐剂组成)的诸多优势。

尤其是价格,目前在网络销售平台上,20%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40克(亩用量)仅售1.5元,这在诸多防治纹枯病产品中,绝对属于最具性价比的一个。

除此之外,井冈霉素还被广泛用于防治小麦纹枯病、玉米大小斑病、瓜果蔬菜立枯病及葡萄斑点病及灰霉病等。

据农家讲堂通过多年应用总结,井冈霉素用于防治中药材白术顽固性病害立枯病(农民俗称卡脖子病),以3%井冈霉素水剂举例,亩用量克,兑水公斤稀释后,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淋根或灌根,7-10天重新施药一次,往往能取得非常理想的防治效果。

若能和蜡质芽孢杆菌或噁霉灵混用,效果则更加直接,同时可兼治白术根腐病,从而达到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的防治效果。

在总体防治效果类似的前提下,总防治成本不会高于甲霜·噁霉灵或精甲·咯·嘧菌酯等常见杀菌剂。

02

廉价的井冈霉素,为何不受市场待见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杀菌剂,井冈霉素同样如此,虽然其具有毒性低(是生产无公害果蔬的主流农药之一)、见效快(施药12小时左右即可达到杀菌功效)、不易产生抗性(室内培养井冈霉素介质,针对水稻纹枯病,共培养50代,未见其抗性产生)及价格便宜等诸多优点。

但三个方面的劣势,制约了它的持续发展:

①持效期短

井冈霉素有个最大的缺陷,就是持效期较短,通常只有7天左右,防治某种病害时,需连续施药2-3次,因此,当新型杀菌剂不断涌现时,在杀菌效果和宣传攻势的双重冲击下,作为一种老牌杀菌剂,在消费者逐鲜心理下,便逐渐淡出主流杀菌剂的市场,这和交了新朋友,忘了老朋友是一个道理。

②产品利润透明

井冈霉素自上世纪70年代被发现开发后,如今已经经历了近50年的应用,虽然产品效果依然有效,但产品利润已经透明化,类似化肥中的尿素,虽然偶然能在农资店看到,但绝对不是农资店的主打产品。

毕竟,利润才是维持一个产品生命力的核心动力。

③错误用法导致用户期望值低

在应用相对成熟的水稻作物之外,农民朋友在选用井冈霉素防治病害时,往往无法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主要原因不是因为井冈霉素本身的杀菌效果,而是农民朋友搞错了用量。

以3%井冈霉素举例,在防治纹枯病或立枯病时,亩用量往往要达到毫升以上,没有充分的药量支撑,无法获取理想防效,不明就里的用户,就开始质疑井冈霉素的杀菌效果。

03

井冈霉素还能拥有美好未来吗

不管农药如何更新换代,因抗性大而逐步退出主流市场的产品数不胜数,回过头来,人们这才发现,原来一些远离人们视野的传统老牌农药产品,竟也拥有很多新农药无法具备的性价比。

这些老牌农药除井冈霉素外,还有杀虫单、克菌丹及氯溴异氰尿酸等典型代表。

不过,大家也不能对老牌传统农药抱有过高的期望值,合理混配,才是井冈霉素的未来。

如今市场上较为常见的混配产品,主要以井冈霉素+噻呋酰胺、井冈霉素+戊唑醇、井冈霉素+嘧菌酯、井冈霉素+己唑醇、井冈霉素+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咪鲜胺、井冈霉素+嘧啶核苷类抗生素等配方较为常见。

除可防治纹枯病、稻曲病、立枯病外,部分配方还对小麦赤霉病、药材根腐病、花生白绢病及苹果褐斑病等顽固病害,均有较好防效。

农药的未来在于混配,井冈霉素自然也不能例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2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