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田停止使用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农

根据年全国农技中心在新疆棉田对棉铃虫和棉蚜抗药性监测来看,有关棉共病虫草及其涉及的农药品种抗药性评估结果如下:

一、棉田棉铃虫

(一)监测结果:

1.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处于中等至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42-倍),其中山东夏津、河北故城种群处于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倍、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4-28倍),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状态。与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高效氯氟氰菊酯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2.对有机磷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有机磷类药剂辛硫磷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20-39倍),长江流域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至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3.0-6.0倍),新疆棉区棉铃虫种群处于敏感状态。与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辛硫磷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3.对大环内酯类药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大环内酯类药剂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7.4-37倍),长江流域棉区、新疆棉区种群处于敏感状态。与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抗性倍数总体变化不大。

4.对其他杀虫剂抗性

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双酰胺类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68倍),对茚虫威处于低至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5.9-66倍)。与年监测结果相比,棉铃虫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抗性有上升趋势。

(二)对策建议:

根据抗药性监测结果,应重点在华北棉区开展棉铃虫抗药性治理,在高水平抗性地区停止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限制有机磷类、双酰胺类、大环内酯类等药剂使用次数(每季棉花生长期使用1次),交替轮换使用多杀菌素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延缓抗药性发展。鉴于目前华北棉区棉铃虫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抗性呈上升趋势,亟需采取有效的抗性治理措施。

二、棉田棉蚜

目前监测地区棉蚜所有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氨基甲酸酯类丁硫克百威,新烟碱类吡虫啉等药剂均处于高水平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倍、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倍、对丁硫克百威抗性倍数倍、对吡虫啉抗性倍数倍);对氟啶虫胺腈处于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11-81倍)。与年监测结果相比,新疆棉区棉蚜种群对氟啶虫胺腈抗性倍数增加1-2倍。

棉蚜抗药性发展速度较快,对目前田间常用药剂均产生了抗性,特别是对拟除虫菊酯类、新烟碱类药剂的抗性水平较高。鉴于棉蚜已成为抗药性严重和难以治理的害虫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应采用综合抗性管理措施,停止使用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等药剂,轮换使用双丙环虫酯等不同作用机理药剂防治棉蚜,保证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来源于全国农技中心,图文编辑:天山植保,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7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