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213/4579170.html
年,西方列强在荷兰的海牙非常高调的签署了一项《海牙公约》。非常讽刺的是,虽然这次《海牙公约》的主题是限制日益严峻的军备扩张,维护世界和平,这些虚伪的列强们却迅速背弃了自己的诺言,十几年后大打出手,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海牙公约》中有一项《禁止使用专用于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气体的投射物的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禁止使用化学武器的第一份国际条约。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战末期,哈伯使用氯气作为化学武器攻击英法联军,英法联军也用化学武器还击。
怎么回事?《元素家族》不是都已经说到35号溴元素了吗?怎么又回到17号氯元素了?
其实这有点不为人所知,氯气实际上是最早成功使用的化学武器,最早被投放到战场上的化学武器实际上是溴化合物。而且,是德国人的老对手——法国,最早生产出了溴乙酸乙酯这种催泪剂,法国人在年成功用这种溴化合物来对付银行抢劫犯,这让他们信心满满,并在一战刚刚开始就使用了这种“溴弹”。他们把炮弹射到进犯的德军头上,德军还没意识到自己受到攻击,毒气就被吹散。事后好几天,德国人才得知他们受到了毒气攻击,然后德法两国媒体在报纸上互相撕逼,法国人的攻击既然失败,干脆就一口咬定自己没有使用毒气,而德国人则煽风点火攻击法国人违背国际法则,借此为他们自己使用化学武器做伏笔。
德国人虽然只受到了子虚乌有般的攻击,却因此而严肃紧张起来,他们把德国最优秀的化学家哈伯招到了毒气战部门(也被称为“哈伯办公室”),希望一举研发出先进的化学武器,打破战事僵局。
哈伯虽然天赋异禀,一开始也没有想出更好的点子,年初,他首先山寨溴乙酸乙酯并投放在英军头上。跟前一次一样,风迅速吹散了毒气,英国人在战壕里打牌的打牌,打呼噜的打呼噜,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受到了攻击。
哈伯又研究了大半年,新一代“溴弹”新鲜出炉了,它的成分是二甲苯基溴化物,德国人称它为“白色十字架”。这一次试验品变成了东线的俄国人,德国人将枚“白色十字架”投在俄国军队头上,这次更惨,俄国的天气太冷了,溴化物全冻成了固体,一点作用也没发挥出来。
哈伯只好放弃了溴,转而将目光投向溴的大哥——氯,基于氯元素的“绿十字架”,“蓝十字架”,“黄十字架”(芥子气)轮番登场,给欧洲战场带来了一次又一次噩梦。
我们现在回顾这段历史,还是更喜欢溴元素在战场上的“逗比”表现,而无法接受氯元素的冷酷了。
虽然溴作为化学武器失败,人们还是给它找了个好用途——阻燃剂。一般的高分子聚合物主要含有碳氢氧氮等元素,高温下易于燃烧,加入卤素化合物以后,遇热分解出的卤素离子反应产生卤化氢,它会与高分子化合物燃烧产生的大量自由基反应,使其浓度降低,减缓燃烧速度。由于溴比氯的阻燃作用还强,所以含溴阻燃剂比如多溴联苯醚(PBDEs),四溴苯酚等等被大量生产出来,我们身边的电子消费品、塑料、家具、衣服里都有他们的影子。
好景不长,科学家们发现这些含溴阻燃剂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有影响,还有一个案例是经常参与救火现场的消防员们得癌症的几率要大很多。更为恐怖的是,多溴联苯醚在人体内有累积效应,美国学者发现,在人类应用十溴联苯醚的30年内,十溴联苯醚在人体内的水平已经增长了多倍。而且,十溴联苯醚还可以通过胎盘和乳汁输送给新生儿。
年2月,欧盟颁布RoHS指令,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和禁止使用五溴联苯醚和八溴联苯醚。年4月,欧盟又宣布将十溴亦列入禁用名单。紧跟欧盟,美国也在慢慢禁止这些含溴阻燃剂的应用。在我国,除了十溴联苯醚以外,其他的多溴联苯醚也都被禁用,更多新型阻燃剂的开发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看起来和它的名字一样,溴元素的名声可真是“臭”到家了,事实也确实如此,曾经溴甲烷、溴乙烯等溴代烃类被用作杀虫剂。但和氟利昂一样,这些溴化合物对臭氧层影响巨大,《蒙特利尔议定书》一出,这些含溴杀虫剂被全面禁用。
溴化钾曾经是一种镇静剂,在我国以前叫做“三溴片”。但每个国家对这种药的评价竟然有很大不同,年,溴化钾未能通过美国FDA的批准,从此溴化钾被排除出美国非处方药的名录。
过去,四乙基铅常用作汽油的抗爆剂,还得加入溴乙烯,和四乙基铅生成可挥发的溴化铅,将铅排出发动机。后来,铅添加剂被禁用了,溴元素自然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所以,看了这么多,我们是不是觉得溴元素太“逗比”了,简直是一事无成、屡战屡败。但我们还是要喝水不忘掘井人,需要承认它在很多应用的历史中发挥过左右。
最后,对于化学家来说,没有无用的元素,只有无用的化学工作者,就让我们未来再给它找点用途吧。
上期小测试,来不来?
最近推送
有时候不是我选择了你,而是你选择了我
月亮元素——硒
看元素家族,你的眼睛会怀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