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喉咙呼呼响,千万别直接当ldquo

关于咳嗽的家庭护理,小郑老师的文章写了一篇又一篇。

忽然发现,关于痰的,写的太少,而宝妈们的误解又太多。

今天一次性全解决。

1

孩子真的有痰吗?

和小郑老师所有家庭护理文章一样,我们首先要弄清楚的是,孩子是不是真的有痰。

大部分家长会说:“这还用问吗我都听到了喉咙呼呼响”

这是第一个误解,婴幼儿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喉咙呼呼响”的并不代表有痰。

实际上根据小郑老师的长期经验,超过90%的“妈妈觉得孩子有痰”,都不是真的有痰。

误判率可能超过“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其实宝宝的“疑似一口老痰”医学上我们通常称为“喉喘鸣”。

喉喘鸣并不是病,而是有多种可能原因造成的一个症状。

先分类一下:

长时间发生,尤其是睡眠时更加明显,正规医学检查没有发现呼吸道病情;(大部分是很小的宝宝,比如1岁以下发生)

短期发生,特别是在感冒、咽喉炎等呼吸道病情发生之后。(各个年龄段都可能发生,一般6岁以上就比较少见了)

比如这就是典型的第一种情况:

这种喉鸣喘,最常见的原因,是喉软骨发育不良。

虽然名字叫“发育不良”,但是其实这并不算一种病情,其原因目前医学上也没有定论,国内医学界比较认可的原因是孕期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补充不足。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如果孩子呼吸平稳,吃睡正常,那么喉软骨发育不良无需特殊治疗,正确补充维生素D,确保钙质吸收,一般2岁前都会自愈。

但如果孩子喉鸣音慢慢加重,甚至发现呼吸费力,喂养困难,频繁呛奶等问题,就应该及时就医,评估是否需要做电子喉镜等检查。

然后再说第二种情况:

在孩子感冒/气管炎/咽喉炎等各种呼吸道感染时,或者痊愈后,宝妈最担心的就是“痰没化掉”。

因为听到“呼呼响”,认为明显有痰。

这是错的。

宝妈可以看到,正规的医生在给孩子检查时,都是会用听诊器仔细听前胸背后,才在病历上写上“有痰音”;

医生们不是吃饱了撑的用听诊器的,就是因为直接用耳朵听到的这个呼呼响(或者轰隆轰隆,或者库库响,各种你觉得明显有痰的声音)都不说明真的有痰。

对于成人来说,由于呼吸道发育完善,有比较强的控制力,所以确实,除了“一口老痰卡在喉咙”以外,感冒生病前后并不会发出喉音;

但是婴幼儿不一样,在感冒等呼吸道感染之后,咽喉处会有水肿,使得呼吸道变狭窄,当气流通过这个狭窄段时就会有湍流,而发出各种声音,哨子就是因为这个原理而发声的。

呼吸道水肿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鼻塞就是因为感冒后鼻腔内部水肿,变得狭窄,而让人觉得塞住了

所以,如果没有经过医生听诊器的诊断,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判断方法是,

孩子咳嗽不频繁,而家长也没有看到宝宝咳出痰来,仅仅是听到有轰轰声,

那么就认为没有痰。

2

感冒了,呛咳的厉害,这总该是有痰了吧?

呛咳确实是一个明确的“有液体进入呼吸道”的信号,但是这个液体并不一定是痰。

如果看到孩子偶尔吐出来一些黏糊糊的东西,

但是呛咳主要发生在睡眠前后,以及呼吸冷空气前后,

特别是躺下后,

那么有可能是痰,但更大的可能,是流到喉咙里的鼻涕。

大部分感冒是鼻病毒引起的,顾名思义它的主要症状就是鼻塞,鼻涕,喷嚏等等,

很多时候鼻涕仅仅停留在鼻腔深处,并不会流出来,所以家长不一定会看见。

但是一旦孩子仰躺下,那些鼻腔深处的鼻涕就不安分起来。

因为鼻腔和嘴、咽喉都是相通的,所以在躺下时很容易倒流进去

所以有时候,正确给孩子用生理盐水洗鼻,特别是临睡前洗鼻,呛咳的问题就大大缓解了。

除了避免呼呼声,洗鼻更重要的好处是,避免带着病菌的鼻涕到处流,感染其他器官

对于生理海盐水喷雾洗鼻,大部分时候并不会“哧溜洗出来好多鼻涕”,往往仅仅是稀释和软化了鼻腔深处的鼻涕,

然后便于它们在孩子平时生活和玩耍时慢慢流出来,而不是等到睡觉时再流到喉咙里,制造很多麻烦。

3

真的有痰时,该吃什么化痰药?

熟悉小郑老师用药风格的宝妈会发现,小郑老师几乎从来不推荐孩子单独吃“祛痰药”;

仅仅在孩子咳嗽厉害,影响生活时,作为联合治疗措施,会配合使用一些“化痰药”。

因为实际上,在绝大部分情况下,痰液对儿童的健康没有害处,是否“化痰”对病情恢复并没有帮助。

传统观念里,只能观察到病情的表面症状,所以认为生病就是发烧、咳嗽、有痰;

所以家长最关心的是,什么退烧药、止咳药、化痰药最有效:

然而,就像小郑老师长期科普的,

发烧不是病,是人体提高免疫力的自我保护方法,退烧药不治病;

咳嗽不是病,是人体为了排出呼吸道里病菌的自我保护方法,止咳药不治病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同样道理,痰也并不是病,而是呼吸道分泌粘液,用来包裹被免疫细胞杀死的病菌和异物,并且便于我们排出去;

痰同样是一种我们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化痰并不是治好了病。

痰排出去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当然是吐出去,不过对于婴幼儿,往往不容易;

而第二种,其实更经常发生,就是吞咽下去,然后随着大便再排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孩子感冒、气管炎后,大便会看到粘液),

这个过程是安全的,因为痰里的坏东西都会被胃酸杀死。对孩子的健康没有任何危害。

在严格遵循医嘱情况下,我们会选择一些“化痰药”来配合治疗,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最常见的是黏痰溶解药,它们可以使痰液中的黏性成分分解,降低黏度,更容易被咳出,很符合大家对“化痰”这个概念的想象。

属于这一类药物的有溴己新、氨溴索、羧甲司坦等。

大名鼎鼎的德国“止咳药”沐舒坦,实际上就是氨溴索,但是要注意它并不具有“治疗宝宝咳嗽”的作用,仅仅是上面说的,软化痰液

另外一种国内常用的“化痰药”,易坦静,正式名称是氨溴特罗口服液,

它是由盐酸氨溴索,和盐酸克仑特罗,这两种成分组成的复方制剂。

其中盐酸氨溴索,就是“沐舒坦”;

而盐酸克仑特罗有平喘作用,还可以增强纤毛运动,促进排痰,所以和氨溴索复方联用有不错的效果。

4

安全可靠的排痰方法

再强调一遍,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应该自行给孩子使用“化痰药”,特别是不能孩子一咳嗽,就用它来“化痰止咳”治病。

那么安全的排痰方法有哪些呢:

1

多喝温水

这个充满直男风格的回答,是最简单,最安全的辅助排痰方法,它能够直接稀释痰液(所谓“化痰药”也不过就是这个作用),便于排出;

少量多次给宝宝喝25℃左右的凉开水,注意不要喝四五十度的热水,不要担心“肠胃受凉”;

但也不要一味地只知道喂水,特别是对1岁以下的孩子,母乳、奶粉、稀粥等等也是补充液体的有效方式(6个月以下宝宝只多喂奶,不要喂水);

2

按照正确的方法吃糖

由于痰只是呼吸道感染(咳嗽)的附属物,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着眼于“治疗咳嗽”,来从根本上解决痰的问题。

关于吃糖究竟是止咳,还是“上火”,或者“生痰”,这个问题小郑老师早已详细写过很多次了,移步我们过去的文章: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3

拍背

拍背是个技术活。

专业说法是“迅速而有力的拍击”,可以震动气道,促进痰排出,

正确手势是,让宝宝侧躺或者坐着,拍痰的那个人手指并拢向内弯曲,用手腕的力量震动;

手法是,在宝宝背后或者前胸,从下背部往上,由两侧向内;每秒2~3次,两侧背部上中下各拍1~3分钟;

很遗憾的是,长期实践经验表明,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未经正规医疗训练的)家长,能够自行准确有效的使用这个手法,所以简单来说,对于家庭护理,可以认为它是无效的……

4

加湿

除了直接把液体喝下去稀释痰液,通过呼吸吸进去也是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对鼻塞也同样有一定效果;

并不是简单开室内加湿器就行(当然,开加湿器对缓解咳嗽很重要),最好是在浴室中放满热水蒸汽,然后带着孩子进去待15-20分钟。

5

雾化

生理盐水雾化虽然没有可靠的医疗作用,但是依然是一种简单,方便的直接润湿呼吸道方法,对于各种轻度咳嗽症状都有一定帮助。

必要时在医嘱下正确使用三联药物雾化,更是正规的针对大量痰液的呼吸道感染治疗方法。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对写下的每句话

都负责家庭医生

回复“发烧”,查看宝宝发烧,三招安心系列文章;

回复“湿疹”,查看湿疹护理系列文章;

回复“拉肚子”,查看宝宝拉肚子原因与护理大全;回复“推拿”,查看家庭小儿推拿教学系列文章;回复“睡眠”,查看宝宝怎么样好好睡系列文章;回复“补钙”,查看宝宝补钙你应该知道的七个最重要事实;回复“疫苗”,查看哪些疫苗值得打,该怎么打;小郑老师科学育儿

halthirbttrlif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11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